新農村污水凈化槽
新農村污水凈化槽——公司優(yōu)勢
我公司/company/)依據不同廢水特色,大程度削減了設備數量、削減設備出資、削減占地上積,為客戶締造一站式處理的廢水處理處理站。(一體化設備)
我公司的“一站式”設備的一大特色是:占地上積小,工作費用低,相同享用高品質售后服務
我公司依據不同廢水特色,選用有用簡略的污水處理工藝,大程度削減工藝的雜亂程度。公司選用以下處理計劃:工藝流程如下:原水→調理沉積→臭氧消毒體系→過濾體系→出水排放(市政管道)
我公司采納批處理操作方法,大程度削減勞動時間、削減電耗、削減設備損耗。
我公司清水設備的所有零部件在市場上均能夠買到,設備修理簡略的出售形式。
我公司是專業(yè)性的小水量廢水處理專家,全面供給環(huán)境工藝進程處理計劃。
設備組成
1、格柵
設備寬500,人工定時清污。
2、調節(jié)均衡池
由于生活區(qū)排出的廢水,水質、水量、酸堿度等水質指標隨排放點變化及排水時間大幅度波動,為使處理構筑物和管渠不受廢水高峰流量或濃度變化的沖擊,需設調節(jié)池,起調節(jié)均衡水質水量作用。
調節(jié)池的小有效容積應能夠容納水質水量變化一個周期所排放的全部廢水量,根據我們常規(guī)設計,調節(jié)設計停留時間為12小時,有效容積為36m3。調節(jié)池內采用穿孔曝氣管進行預曝氣。
調節(jié)池規(guī)格尺寸為:L4.0XB3.0XH3.5m
調節(jié)池內安裝二臺污水提升泵(1用1備),污水泵采用PLC控制,采用液位及時間聯(lián)動方式來控制水泵的正常運行。
3、25m3/d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說明
25m3/d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設備采用鋼結構,總規(guī)格為8.0×2.0×2.5。箱體安裝于地表下,上留檢修人孔。箱體組成:水解酸化池(*池)、二級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污泥池、風機房等組成。具體各單元規(guī)格見下文詳述。
3.1、*生化池
*生化池的內尺寸為1.5m×2.0m×2.5m,有效水深2.0m,內掛生物填料。該填料使用壽命長,掛膜、脫膜容易,使污水處理處理良好狀 態(tài),有利于生物降解。主要工藝參數為:HRT=2.0h。
3.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池
一、二級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內尺寸為3.8m×2.0m×2.5m。
池有效水深2.0m,內掛生物填料。采用微孔曝氣器進行曝氣。主要工藝參數為:HRT=5.1h;容積負荷0.8KgBOD/m3.d,氣水比為15:1。
3.3、二沉池
二沉池采用豎流式沉淀池,考慮到生活污水污泥沉降性能一般,設計二沉池處理負荷為0.80m3/h.m2,二沉池內尺寸為1.7m×2.0m×2.5m。
排污方式為泵提排泥。
3.4、消毒池及污泥池
消毒池按規(guī)范:“TJ14-74”標準不小于0.3小時,本污水消毒時間設計為0.5小時。消毒采用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
消毒池HRT=0.5h,有效水深2.0m。氯消解量控制在15~30g/ m3左右,具體通過調節(jié)排水的細菌總數來控制。
消毒池內尺寸為0.50m×2.00m×2.5m。
污泥池內尺寸為0.50m×2.00m×2.5m。
3.5、風機房
機房采用鋼結構,位于一體化地埋式設備內,機房設羅茨鼓風機2臺(1用1備),用于生化池曝氣,風機采用日本百事德回轉式風機,型號為HC-40S, N=1.1KW。
風機進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噪聲低。風機能自動交替運行,單臺風機使用壽命30000小時左右。
風機房內尺寸為1.00m×2.00m×2.5m。
基本要求有:
(1)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條件,使厭氧污泥獲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
?。?)良好的污泥床??尚纬梢环N相當穩(wěn)定的生物相,保持特定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能抵抗較強的擾動力,較大的絮體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從而提高設備內的污泥濃度;
?。?)通過在污泥床設備內設置一個沉淀區(qū),使污泥細顆粒在沉淀區(qū)的污泥層內進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內。UASB內的流態(tài)相當復雜,反應區(qū)內的流態(tài)與產氣量和反應區(qū)高度相關,一般來說,反應區(qū)下部污泥層內,由于產氣的結果,部分斷面通過的氣量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氣流,帶動部分混合液(指污泥與水)作向上運動。與此同時,這股氣、水流周圍的介質則向下運動,造成逆向混合,這種流態(tài)造成水的短流。在遠離這股上升氣、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
燒杯實驗
本實驗過程中定期考察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oly-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 DPAO)的富集情況.測試方法如下:從反應器中取出5 L泥水混合物于燒杯, 污泥清洗后去除上清液, 加入水和丙酸鈉后, 恢復混合液體積至5 L, 使COD濃度為300 mg·L-1, 厭氧攪拌180 min.靜置后倒棄上清液, 加入水和磷酸二氫鉀, 恢復體積至5 L, 使TP濃度為6 mg·L-1, 再平均分兩份, 對一份進行曝氣, 使其好氧反應, 發(fā)生好氧吸磷; 另一份加入硝酸鉀, 使硝酸鹽濃度為20 mg·L-1, 進行缺氧吸磷.實驗過程中定時取樣測缺氧和好氧反應階段的TP濃度.
一次/多次進水-曝氣策略對AGS形成及沉降性能的影響
所示為實驗期間R1和R2內污泥粒徑變化.R1和R2接種污水處理廠絮狀污泥, 平均粒徑為70 μm, 如圖 2(a)所示.隨著反應器運行, R1和R2分別在第19 d和第11 d出現(xiàn)細小顆粒.經56和39 d后, R1和R2的平均粒徑達到340 μm, 認為R1和R2中實現(xiàn)污泥顆粒化, 成功啟動AGS工藝.培養(yǎng)105 d后, R1和R2內顆粒穩(wěn)定, 平均粒徑達到740 μm和791 μm, 顆粒形態(tài)如圖 2(b)和2(c)所示, 與R1相比, R2中顆粒大小相近, 形態(tài)更加圓潤, 結構密實.由于R2采用多次進水-曝氣策略, 能在周期內多次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 并在進水后進入厭氧段, 為絮狀污泥提供反硝化所需的厭氧環(huán)境, 以便反硝化菌脫氮.與R1采用的一次進水-曝氣策略相比, 多次進水-曝氣策略降低了啟動期間的NO3--N濃度, 減輕NO3--N對PAO釋磷的抑制, 提高了除磷效果.有研究表明, 生物除磷過程中會形成磷酸鹽沉淀和帶正電的微粒, 可作為細胞附著的內核, 成為顆粒生長的“起點”.由此分析, 啟動期間R2中NO3--N濃度低于R1, 除磷效果更好, 易產生磷酸鹽沉淀和帶正電的微粒, 正電微粒能吸附帶負電的細胞體, 可作為顆粒污泥的晶核; 磷酸鹽沉淀可作為細胞附著的內核, 與絮狀污泥通過EPS黏附結合, 形成聚集體, 兩者都可以促進顆粒污泥形成, 故與R1相比, R2的污泥顆?;瘯r間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