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指標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以mg/L為單位),間接反映了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量。生化需氧量愈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機污染物愈多。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兩個階段:**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zhuǎn)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階段主要是氨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階段有機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動與溫度有關(guān),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以20°C作為測定的標準溫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階段的分解氧化過程,即測定**階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時間,這在實際應用中周期太長。目前以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時間,簡稱5日生化需氧量約為**階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
化學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是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以mg/L為單位)。化學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劑主要是重鉻酸鉀和*。以*作為氧化劑時,測得的值稱CODMn或簡稱OC。以重鉻酸鉀作氧化劑時,測得的值稱CODcr,或簡稱COD。重鉻酸鉀的氧化能力強于*,所測得的COD值是不同的,在污水處理中,通常采用重鉻酸鉀法。如果污水中有機物的組成相對穩(wěn)定,則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間應有一定的比例關(guān)系。一般而言,重鉻酸鉀化學需氧量與**階段生化需氧量之比,可以粗略地表示有機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的可能程度。
可采用水質(zhì)模型法計算。這種標準可以保證水體的質(zhì)量,但對管理技術(shù)要求高,需要排污許可證制度相結(jié)合進行總量控制。我國重視并已實施總量控制標準,《污水排入城市地下水道水質(zhì)標準》(CJ 3082—1999)也提出有條件的城市,可根據(jù)本標準采用總量控制。